发布时间:2024-09-18
豆瓣评分9.1分,26万多人评价 ,其中近70%给出了五星好评——《战长沙》这部2014年首播的电视剧,至今仍是中国电视史上评分最高的抗战剧之一。它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答案或许就藏在它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之中。
《战长沙》以1938年日军攻陷武汉后,长沙军民顽强抵抗的历史为背景, 通过胡家一家人的命运变迁,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冲击 。与许多抗战剧不同,《战长沙》没有将焦点放在宏大叙事或英雄主义上,而是选择了更为细腻的平民视角。正如一位观众所言:“它不再是银幕上杀敌如杀鸡的浮夸,不再是举枪打下战斗机的笑话,不再是‘横店战役’的组成部分,它为我们展现出被时代掩盖的真相。”
在这部剧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战无不胜的英雄群体,而是一群在战争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胡家的沉浮起落,正是整个国家在战争时期的缩影。 胡长宁,一个原本懦弱的教书匠,在面对日军胁迫时选择了慷慨赴死 ,保留了文人最后的尊严。薛君山,一个曾经的街头恶霸,在长沙大火时不顾性命去救人,展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这些角色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如何改变人,也让我们反思: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勇气和善良?
《战长沙》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对爱情、亲情等人性元素的细腻刻画。 顾清明与胡湘湘的爱情 ,从最初的水火不容到后来的生死相依,展现了战争中爱情的珍贵与脆弱。胡家老小之间的亲情纠葛,更是让人看到了战争中家庭关系的复杂性。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战长沙》不是一部讴歌英雄的史诗,而是展现战争对于人类的一种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战长沙》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性。从长沙大火到衡阳保卫战,剧中真实还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但与此同时, 它也没有将所有日军都描绘成十恶不赦的坏人 。例如,方先觉军长在衡阳保卫战中的抉择,就展现了战争中复杂的人性。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让《战长沙》超越了一般抗战剧的套路,成为一部真正值得深思的作品。
《战长沙》的成功,或许正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最真实的人性。它告诉我们,战争不仅仅是枪林弹雨和英雄壮举,更是无数普通人的苦难与抗争。在这个和平年代,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勇气。正如剧中胡长宁在赴死前唱的那句京戏:“恨倭寇打战表兴兵犯境,众英雄请长缨慷慨出征。”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