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代“君子六艺”指的是哪六艺?琴棋书画只有一项位列其中

发布时间:2024-09-18

谈到古代的文人才子,大家一定会联想到“琴棋书画”。“琴棋书画”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
传说中,伏羲发明了琴瑟,尧舜创造了围棋,而书画的起源甚至更为久远,早期人类通过壁画或甲骨文来记事。

image
“琴棋书画”又被称为“雅人四好”,它们虽然起源悠久,但并非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标准。
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标准是“君子六艺”。“君子六艺”起源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是当时文人必须掌握的六种技能。
孔子继承并推广了这一标准。
那么,古代的“君子六艺”究竟包括哪些技能?在这其中,琴棋书画只有一项占据其位。

君子六艺
形容古代文人才华横溢,人们常用“通五经贯六艺”这一说法。
其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孔子曾评价“五经”:“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他还评价“六艺”说:“六艺于治一也。”那么,这“六艺”具体指什么呢?
image

1、礼。 “君子六艺”中的礼指五礼,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礼”这一概念非常复杂,周朝强调“以礼安邦”,儒家特别重视“礼制”。
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
image
“礼”从实际生活中发展而来,并最终约束日常生活。
在民间有许多习俗,其中一些为多数人接受的习俗可以上升为礼节和共识。
如果这种礼节和共识得到广泛认可,就会演变成行为准则,最终成为礼制。

2、乐。 “君子六艺”中的乐指六套歌舞:《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在古代重要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这些歌舞来表达虔诚之心。
作为君子,这六套歌舞必须精通。
但到汉代,六乐只剩下了《大韶》和《大武》,其余四乐已失传。

image

3、射。 “君子六艺”中的射即射箭。
古代文人不仅要文武双全,还需精通弓马。《六艺》详细定义了五种射箭方式: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
其中“白矢”指箭穿过标靶且箭头泛白,表明弓箭力度足够;“井仪”指连续四箭命中靶心。
然而,后代儒家士人并未完全继承这一技艺,多数放弃了练武。

image

4、御。 “君子六艺”中的御指驾驶马车或战车的技能,不是骑马。
马车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四匹战马牵引一车被称为“一乘”,“千乘之国”意为战车数量众多。
六艺中的“御”更注重礼仪而非战斗。
例如,在驾车时应注意车轮声,行猎时从左边射箭等讲究。

image

5、书。 “君子六艺”中唯一与“琴棋书画”相关的是书法。
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得一手好字是古代文人的基本素质。
不仅是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家,就连清代后期的进士,其书法也堪称“印刷体”。

image

6、数。 君子六艺中的“数”指计算、算术,以《九章算术》为基础。
虽然“君子六艺”离我们似乎遥远,但它已演化为更实际的学科在学校中推广。
例如,如今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科目都可以看作是“数”的现代诠释。
这些学科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判断、分析能力和推断力。

image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君子六艺的学习和运用,古代文人需花费一生时间。
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