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1966年8月18日,这一天成为新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
自“文化大革命”爆发至今已整整逾两个月。
而在这天清晨5时,73岁的毛主席站上了天安门。
与此同时,南京等地的红卫兵们早已在此等候,按悉,他们自凌晨就接获通知,将会在天安门接见这100万名红卫兵。
在人们心中,毛主席是崇高的,值得永恒景仰,因此能见到毛主席是多么令人激动和珍贵的时刻。
当时到了7时30分,时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组长陈伯达率先宣布大会正式开始。
此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目光如炬,注视着林彪和周恩来对100万红卫兵发表讲话。
林彪以带有湖北口音的语言,讲述了许多生涩难懂之事。
讲话结束后,队伍的一系列游行活动便开始了。
毛主席看着广场上人头攒动,情不自禁地对林彪说:“这次运动规模非常庞大,确实将群众们激发起来了。
这对全国人民的思想革命有着深远的意义。”
林彪轻轻点头,低声说了几句,唯有站在旁的毛主席听见,其余人在此时并未曾聆听到,直到今天也仍是个谜。
根据历史资料,这天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了整整100万红卫兵,并有1500名红卫兵获得了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机会。
这对这1500名红卫兵而言,是无上的荣光,他们终于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
其中一位名叫宋彬彬的清华附中红卫兵,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她希望把红卫兵的红袖章套在毛主席的衣袖上!
于是,她以飞快的步伐跑到了会议主持人面前,兴奋地提出了这个独特的请求。
会议主持人最初愣住了,稍作沉吟后点头同意,随后将她带到了毛主席面前,并说道:“红卫兵小将想要为您戴上红袖章。”
毛主席微笑着点头,将手伸出。
宋彬彬无比激动,迅速将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袖章戴上了毛主席的军装。
毛主席问她:“你的名字是什么?”
宋彬彬努力压制内心的激动,答道:“我叫宋彬彬。”
“是文质彬彬的彬吗?”
“是的。”
毛主席随即深意地说:“那就要武啊!”
……
接着,毛主席出现在清华附中的红卫兵面前。
看到眼前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他一时间无所适从,竟不知该说什么。
不久,两名学生高声喊道:“毛主席好!”
毛主席问:“你们是哪个学校的?”
“我们都是清华大学附中的。”
“我们要永远反对资产阶级与修正主义!永不退缩!”
毛主席点头说道:“好,我全力支持你们!”
红卫兵们立即欢呼道:“毛主席万岁!”
接着,毛主席挥动军帽,从东头走到西头,一直到9时50分他才悠然回到休息室。
此大会结束后,宋彬彬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的文章,都以“宋要武”作为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