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江苏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规上企业近3000家,2023年实现开票销售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稳居全国前列。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江苏作为全国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实力,更凸显了其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中的关键作用。
江苏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整零协同”模式。赛力斯汽车供应链体系生态发展部高级总监赵炜提出,将整车1000多个零件整合为若干个系统,实现“一个系统有一家供应伙伴”进行研发,推动供应链由“链式”向“网状”发展。这种“横+纵”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既实现了强强联合和产业链紧密协同,又保持了有序分工和业务界面竞争。
在“横链”方面,江苏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了物料齐全的一级采购;在“纵链”方面,则通过下游核心供应企业的本地化配套,实现了供应链的集聚化。理想汽车供应链高级总监卢继平介绍,理想汽车通过“近地化”等措施,牵引合作伙伴在江苏建厂或进驻产业园,打造“敏捷性供应链”。近三年来,理想汽车已将江苏省内企业零部件采购金额比例提升至采购总额的50%以上。
这种“整零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江苏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更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渗透率达到31.6%。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28.3万辆,同比增长32.4%,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6%。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彰显我国外贸较强发展韧性的“新三样”之一,2023年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保持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地位。
然而,江苏汽车产业也面临着“缺芯少魂”的挑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志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和互联网通信电子化产品方面。对此,江苏省工信厅装备工业二处处长熊斌谦表示,将加快动力电池、新能源商用车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培育,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重点突破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产业链短板和薄弱环节。
展望未来,江苏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产品品质的大幅改善,江苏汽车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江苏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也为其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同,推动技术研发创新,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使用体验,江苏汽车产业正在为建设汽车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