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草房苫制手艺全披露!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在山东威海的海岸线上,矗立着一排排古朴而独特的海草房。这种以石为墙、海草为顶的民居,不仅是胶东半岛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更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海草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据考证,严格意义上的海草房民居出现于秦汉时代,至宋、金在胶东半岛广为流行,到元、明、清进入了繁盛时期。 这种建筑形式的形成,与当地气候、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荣成沿海一带浅海海域生长着大量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当地居民便将这些海草打捞上来,晒干整理后苫盖屋顶,并就近凿取山石或海石堆砌外墙,建成了海草房。

海草房的建筑特点独具匠心。其屋脊设计极高,屋脊夹角的角度较小,大多为30°左右,使得层层叠叠的海草在重力下相互压紧,雨水能顺着表层海草快速排出。这种设计不仅美观,更体现了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海草房的制作工艺更是精湛,一栋海草房需要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间手工技术,不含任何机械成分。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当地人称为“苫房”。苫房的原理与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但难度更大,需要经验丰富的“苫匠”来完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海草房正在逐渐被砖瓦房、楼房和别墅替代。然而,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并未被遗忘。2006年, 海草房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并成为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之一。荣成地方政府依法划定了海草房民居保护村群落,每年拿出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海草房维修。同时,海草房也在不断创新。在2019年举办的“美丽乡村,再生海草房”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中,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作品《镜花水月》荣获金奖。 这个作品以保护海草房为主要设计理念,以“沉浸式体验”为设计核心,致力于把小西村打造成一个集体验、观光、食宿、购物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特色村落。

海草房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生态智慧。 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也为我们今天的可持续建筑提供了启示。海草废弃后容易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这种建筑形式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也为未来的建筑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威海的海岸线上,海草房静静地矗立着,诉说着历史,也启迪着未来。它不仅是胶东半岛的一道风景线,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