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张家界可以让您近距离欣赏自然风光。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2010年11月,来自7个国家的23位国际地貌学权威齐聚张家界,一致认定张家界独特的砂岩地貌为一种新的地貌类型,并命名为“张家界地貌”。这一决定标志着张家界地貌正式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成为与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并列的又一重要地貌类型。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约3.8亿年前,大量陆源碎屑物流入当时还是海滨环境的张家界,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压实,形成了今日形成张家界地貌的母岩——石英砂岩。随后,地壳运动使张家界经历了多次抬升和沉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约260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张家界地壳再次抬升,丰富的降水与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奇幻景观。

张家界地貌最显著的特征是由石英砂岩构成的高大石柱林。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崖,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最高的金鞭岩高达350米。除了石柱林,张家界还拥有平台、方山、石墙、天生桥等多种地貌类型,展现了从平台到残林的完整演化过程。

张家界的地质地貌景观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还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园区内森林茂密,拥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楸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同时,张家界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前来考察游览,旅游收入促进了地方就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家界的地质地貌研究不仅丰富了地貌学理论,也为全球砂岩地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004年,张家界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然而,随着城市化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张家界的地质遗迹也面临着潜在的破坏威胁。因此,如何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张家界的长期挑战。

未来,张家界将继续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环境保护、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张家界也将继续深化地质地貌研究,为全球地貌学发展做出贡献。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强调的,“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说明此文化自然景区具有特别的世界性的价值,因而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应对其加以保护”。张家界的未来,不仅关乎当地居民的福祉,更关乎全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