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作为一名在临床护理领域工作多年的护士,我经常遇到关于留置针冲封管的各种疑问。今天,我将分享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被问到的10个问题,并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实用的建议。
冲管的目的是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 ,清除导管内积存的药液,从而减少不相容药物相互接触的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封管则是在输液结束后,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封管液 ,以减少内腔堵塞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
冲管的时机包括:每次输液之前和之后、输注高黏滞性液体(如输血、成分血、TPN、白蛋白、脂肪乳)后、两种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之间,以及输液间歇期定期维护时(PICC1周1次,输液港4周1次)。封管的时机是在输液结束冲管后进行。
通过抽回血和冲洗导管无阻力可以确认导管的功能。在刚开始冲管时,先缓慢回抽,如果可见血液回流,并且颜色、稠度与全血相同,说明导管功能正常。切记:如果回抽无回血不要强行冲管。
外周静脉留置针推荐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封管 。2016版INS指南推荐使用不含任何防腐剂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所有血管通路装置。成人患者可以选择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进行封管;新生儿和儿童患者可以选择0.5-10U/mL肝素或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进行封管。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CVC/PICC/Port)可以选择稀释肝素液或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进行封管 。具体可按照各种导管和无针输液接头的使用说明进行选择。根据INS指南,PICC/CVC的肝素封管液浓度从原来的10-100U/mL,降到了0-10U/mL。
根据INS指南要求, 使用的最小冲管液量相当于导管系统内部容积的两倍 (导管及附加装置)。更大量冲管液(如外周留置针5mL、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使用10mL)可能清除更多的纤维蛋白沉积、药物沉积及其他残留物。
封管液量要求在血管通路及附加装置的内部容积的基础上再增加20% 即可。例如,20G外周留置针的内部容积为1.1mL,增加20%后为1.30mL;4FrPICC的内部容积为1.33mL,增加20%后为1.60mL。
脉冲式冲管是指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洗方法 ,使生理盐水在导管腔内产生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残留药物冲洗干净。正压封管是指在封管时使用正压封管技术,以防止血液回流入导管尖端,导致导管堵塞。具体操作时,应在注射器内剩余少量封管液(0.5-1mL)时,一边推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使针头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
如果发现留置针管道中有回血 ,应先用注射器接留置针尾端回抽,抽出封管液及回血部分,再更换注射器推注生理盐水后接输液比较安全。如果抽不到回血,可能存在静脉管腔较细、静脉受到刺激痉挛、留置针软管开口紧贴管壁等情况。此时可以缓慢的推注生理盐水以评估导管功能,确认没有其它问题才能使用。
预防留置针堵管的措施包括: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技能,积极保护血管,掌握正确地冲封管方法,留置针夹子位置正确,做好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凝血功能等。其中,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血液回流,减少堵管现象的发生。
通过以上解答,希望能让大家对留置针冲封管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以确保留置针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