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盈利排名!29个城市,28个亏损了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地铁,这个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却面临着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全球90%的地铁线路都在亏损。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根据最新数据,29个城市的地铁中,扣除政府补贴后,28个处于亏损状态。

这一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美国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地铁公司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以巴黎为例,2023年,由于电价上涨,巴黎大区公交系统需要增加9.5亿欧元开支,即使获得了地方当局和法国铁路集团的支持,仍有4.5亿欧元的资金缺口。

地铁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以中国为例,目前地铁每公里单位造价已从5亿元上升到7亿-8亿元,一线城市线路甚至超过10亿元/公里。运营成本同样不容小觑,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数为1126.15万元/公里,进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广深等城市更是超过1500万元/公里。

然而,在这一普遍亏损的背景下,仍有少数城市地铁实现了盈利。武汉、深圳、济南等城市通过采用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实现了扭亏为盈。以武汉为例,2022年武汉地铁资源一级开发收入达到53.94亿元,净利润30.68亿元,不仅填补了票款收入业务带来的亏损,还使得公司当年营收扭亏为盈。

TOD模式的核心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高密度开发距地铁站核心半径1000米左右的区域,将这些区域建设成为多功能社区。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地铁公司带来了稳定的客流和收入来源。

除了TOD模式,多元化经营也是地铁公司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以上海为例,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通过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新能源等业务,实现了多元化收入。2022年,其融资租赁业务收入占全年营收的22%,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

尽管地铁普遍亏损,但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指出,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甚至重要到了必不可少的程度。地铁的建设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能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面对地铁亏损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深思。一方面,地铁公司需要继续探索多元化经营,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在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同时,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都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地铁亏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但并非无解。通过借鉴成功经验,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地铁公司有望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毕竟,一个高效、便捷的地铁系统,本身就是一座城市的宝贵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