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尚氏起源》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尚姓,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与皇权紧密相连的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据史料记载, 尚姓源自姜姓,起源于商周之际的东海人吕望 ,本姓姜氏。 吕望因文王寻贤于渭水之阳,被尊为太公望 ,后辅佐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被封于齐营丘(今山东淄博)。周成王时期,吕望得专征伐权,齐国成为大国,其后代以尊号“尚父”为氏。

尚姓的起源与皇权的联系,为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奠定了基础。在先秦时期,尚姓主要活动于山东一带。汉晋时期,尚姓向西扩展至河北、山西、陕西,并进入甘肃。到了唐朝,尚姓因鲜卑人和吐蕃人的加盟,在陕西京兆、冯翊和山西上党、河北清河、河南汲郡等地形成望族。

唐朝时期,尚姓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朝两次向南移民,尚姓越过长江,进入东南地区和四川 宋朝时期,尚姓人口约24000人,主要集中于河南、江西、四川 ,这三省约占尚姓总人口的85%。明朝时期,尚姓人口约7万人,主要集中于山东、陕西、河南、山西,这四省集中了尚姓总人口的73%。

尚姓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地域分布上,更体现在其与皇权的密切联系上。 唐朝时期,尚姓因鲜卑人和吐蕃人的加盟,进一步壮大 。唐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就是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尚可孤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官至神策大将军。唐德宗李适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后,李可孤恢复原姓宇文氏,兼御史中丞、荆襄应援淮西使,以所统之军赴山南东道与李希烈对战,屡有战功。公元784年农历3月,宇文可孤晋升封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神策京畿渭南商州节度使。农历4月,仇敬又来进犯,宇文可孤率兵急击,擒杀了仇敬,于是联合神策行营兵马使、副元帅李晟一起策划进攻长安。农历5月,李晟率军会合宇文可孤、骆元光诸路兵马收复长安,宇文可孤担任先锋,颇有战功,以功升检校右仆射,封冯翊郡王,增邑通前八百户,实封二百户,遂自己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

尚姓的这种与皇权的密切联系,使其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尚姓不仅是一个姓氏,更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从商周时期的姜尚,到唐朝的尚可孤,再到后来的尚姓望族,尚姓始终与中国历史上的权力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当代,尚姓人口的籍贯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占比18.1%)、山东省(占比13.0%)、河北省(占比10.2%)等地。民族分布上,尚姓以汉族为主(占比95.9%),另有满族(占比1.4%)等。这种分布格局,既反映了尚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迁徙轨迹,也体现了其与皇权的密切联系。

尚姓的历史,不仅是一个姓氏的发展史,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更迭,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过程。从商周时期的姜尚,到唐朝的尚可孤,再到今天的尚姓望族,尚姓始终与中国历史上的权力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