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的危害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Image

智齿,这个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的“遗迹”,常常给现代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作为口腔中的第三颗磨牙,智齿通常在16-25岁期间萌出,这个时期正是人生理和心理发育接近成熟的阶段,因此得名“智慧齿”。

然而,智齿并非总是智慧的象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人类的牙齿功能逐渐退化,直接支持牙齿的牙槽骨也随之萎缩。在这个“社会进化和骨骼退化”的过程中,牙齿的退化速度不如牙槽骨明显,导致最后萌出的第三磨牙——智齿,常常出现位置和形态异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生”现象。

阻生智齿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它可能导致智齿冠周炎,即智齿牙冠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炎症。由于智齿往往不能完全长出,牙龈瓣与牙冠之间会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积聚其中。加之冠部牙龈瓣常因咀嚼食物而受损,形成溃疡,当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引发炎症急性发作。如果不及时控制或处理不当,炎症还可能扩散,造成面部肿胀,甚至压迫喉咙,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其次,阻生智齿还可能殃及邻牙,甚至颌骨。由于智齿位置靠后,不易清洁,它与前面的邻牙之间容易积聚食物残渣,滋生细菌,久而久之会腐蚀邻牙,导致“不仅自己烂掉还把前面邻牙一起带坏”的严重后果。更可怕的是,一些完全埋藏在颌骨深处的智齿,可能会在暗中膨胀、挤压周围的骨质,最终形成囊肿。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直到出现明显问题时才发现,可能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鉴于这些潜在危害,智齿出现问题后越早拔除越好。如果可能,在智齿萌出后就应该尽早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拔除。此时智齿多数尚未发育完全,拔除创伤小,并发症少,易于愈合。然而,拔智齿并非小事,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生理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智齿并非完全没有用处。如果智齿形态和位置正常,仍然可以行使正常的生理咀嚼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保留智齿,例如智齿正位生长且具有正常咬合功能,或者可以作为镶牙时的基牙使用。但对于那些已经出现阻生问题的智齿,及时拔除往往是更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智齿这个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留物”,在现代社会中常常成为口腔健康的隐患。对于阻生智齿,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毕竟,预防胜于治疗,及时处理可能的问题,才能真正展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