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澄泥砚,这方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砚台,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新的活力。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澄泥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兴盛于唐宋时期。它以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为原料,经过特殊炉火烧炼而成。与石砚不同,澄泥砚的制作过程更为复杂,需要经过选泥、澄清、阴干、雕刻、打磨、烧制等十余道主要工序,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左右。正是这种精细的制作工艺,赋予了澄泥砚“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的独特品质。
澄泥砚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制作工艺,更在于其卓越的实用性能。它具有“贮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的特点,这些特性使得澄泥砚成为书法创作的理想工具。正如乾隆皇帝所赞誉的那样:“抚如石,呵生津”,澄泥砚的品质可与石砚媲美,堪称砚中一绝。
然而,澄泥砚的制作技艺曾一度失传。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山西新绛的蔺永茂、蔺涛父子经过不懈努力,才成功复原了这一古老技艺。2008年,“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澄泥砚文化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其传承发展的有力推动。
在新时代,澄泥砚的传承者们正在努力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以“90后”传承人蔺霄麟为代表的新一代匠人,正在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他留学韩国学习陶瓷工艺,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制作技艺相结合,大胆创新设计思路,通过调整窑温及窑内氛围,使澄泥砚的颜色从原来的3种增加到8种。同时,他还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澄泥砚。
澄泥砚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澄泥砚正在以新的面貌走进大众生活,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从古至今,澄泥砚始终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文房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一件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瑰宝。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澄泥砚正在以新的姿态,继续书写着它与中华文化的不解之缘。